

豫公網安備 41152702000118號
豫ICP備09002785號-3
標 題: 淮濱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淮濱縣工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 (2021-2023)的通知 | |
索 引 號 : 123-0201-2022-00013 | 公開形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成文時間 : 2022-07-29 |
發布日期: 2022-08-22 | 信息來源 : 政府辦公室 |
淮政〔2022〕12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淮濱縣工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2021-2023)》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淮濱縣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9日
淮濱縣工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
(2021-2023)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六次黨代會、市政府第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推進我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工業三年倍增,根據《信陽市工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2021-2023)》,結合我縣實際,制定行動計劃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錨定“兩個確保”,圍繞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重點部署的“十大戰略”、市委提出的“1335”工作布局和縣委“1455”實施路徑,堅持升級傳統產業優存量、培育新興產業增動能、做大主導產業強支撐,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全面構建結構優化、鏈群完整、競爭力強的現代制造業體系,努力實現工業三年倍增和主導產業三年翻兩番目標,為加快老區振興、加速綠色崛起、實現“兩個更好”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按照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集中力量推進優勢再造,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力爭到2023年,圍繞“1+1”產業布局,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融鏈,加快培育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翻兩番,達到590億元,占全部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0%以上。打造紡織服裝產業500億級時尚家紡產業集群、食品(白酒)產業50億級產業集群、造船產業30億級產業集群、綠色建造10億級產業集群,體現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在全市位次靠前,具有較強影響力。
二、培育重點
(一)時尚家紡集群
圍繞打造輕紡、服裝加工基地,擴大紡織產業規模,提高產品附加值,突出時尚、智能、特色、個性化服裝加工,升級經營合作模式,引進服裝加工和貿易企業,打造500億級時尚家紡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等)
1.紡織:加快建設染整后整理產業園,打通紡織產業鏈條瓶頸,依托浙商紡織、剛輝紡織、中紡織造、永常紡織等重點企業,實施設備升級改造,擴產能提產量,織機規模達到7萬臺以上。聯合順祥化纖、德力高新、榮豐紡織等化纖、棉紡、色紡企業,建成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化纖紡織基地和交易中心。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
2.服裝:依托鹿顏國際服飾有限公司(淮濱臨港服裝城)、蘇美達服裝科技有限公司、君子林服飾有限公司、陽光(河南)服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打造品牌服裝生產基地。加快淮濱智能服裝小鎮建設,推動建設服裝研發設計中心,加強品牌培育推廣,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服裝企業合作,提升產品層次。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二)綠色食品集群
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核心,發揮我縣食品(白酒)產業資源優勢,支持本地企業與知名企業合作,積極引進知名品牌,推動產業聯盟,資源整合,提高市場占有率。推動現有食品“兩品一標”企業技改升級,堅持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同構,要素鏈、制度鏈保障供給,通過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走品牌化、規?;?、綠色化道路,建成具有省內影響力的50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工信局、縣市場監管局、河南五谷春酒業等)
1.糧食加工:圍繞弱筋小麥、優質水稻,依托信良糧業、寬裕糧油、海蓮面粉等重點企業,提升專用弱筋小麥面粉、烘焙專用面粉、營養強化米等專用型、功能型米面制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打造食品和原料生產基地。依托富貴食品、四海食品等企業,擴大谷物代餐和休閑零食等即食食品的生產,逐步提高食品制造占食品行業的比重,堅持特色食品加工與規?;a并重,招引參花面粉等關聯配套企業,打造休閑食品產業基地。產業規模達到20億元。
2.畜禽肉制品:依托順和農業、安康肉業等企業,推動家庭廚房食品成套化,做強冷凍食品加工,開展附加產品綜合利用,開發適合家庭消費的生鮮畜禽類半成品,實現“賣畜禽”向賣產品、賣品牌轉變。積極開展與正大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帶動全產業鏈向高端化發展。產業規模達到10億元。
3.酒類釀造:依托五谷春酒業,針對不同市場,開發適應不同人群的精細化、特色化酒類產品,培育推廣“超級單品”。依托本地原料資源深化與知名酒類企業的戰略合作,創新拓展商業模式,加大酒類產品宣傳推廣力度,推動淮濱酒成為區域性知名品牌、暢銷品牌。產業規模達到20億元。
(三)裝備制造集群
推進裝備制造企業關鍵環節的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培育引進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拓展延伸節能環保、水污染處理裝備、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氫能等產業鏈條,建成30億級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縣發改委、縣科工信局等)
交通運輸裝備:依托淮濱造船產業園,加快內河運輸船舶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擴大游艇、畫舫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規模,提升船舶生產配套服務水平,打造水上運輸船舶和游艇生產基地、河南省內陸臨港船艇裝備基地。產業規模達到30億元。
(四)綠色建造集群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傳統家裝建材產業向綠色家裝轉型升級,以培育壯大新型材料、綠色家裝等產業為核心,推進綠色建材部品化,建成10億級綠色建造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等)
家居家裝:以營輝紡織為龍頭,持續招大引強,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形成集家居家裝于一體的專業園區,產業規模達到10億元。
三、工作舉措
(一)實施重點企業提升行動
按照“選好選優、培大培強”的原則,在全縣產業鏈關鍵節點企業、重點稅源企業中選取5家左右規模大、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實施重點提升。實行縣級領導掛帥,部門分包,多對一幫扶,點對點服務,針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采取 “一企一策”“一事一議”予以支持。圍繞主導產業集群,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培育1-3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億元以上的企業。(責任單位:縣科工信局、縣發改委、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二)實施“百企倍增”行動
在“1+1”產業中,選取10家左右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層次高、發展前景好的規上企業實施倍增。堅持“一業一策”,在資源、要素、資金、市場等方面集中傾斜,重點扶植。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兼并重組、企業聯合等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增強綜合競爭力,力爭3年實現規模與效益雙倍增,倍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億元的企業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縣科工信局、縣發改委、縣金融服務中心、縣自然資源局、縣人社局、縣財政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三)實施中小微企業升級行動
支持中小企業走“以小補大”“以專配套”“專精結合”的集群式融通發展道路,開展對標提升、晉位升級,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民營企業對標提升行動,構建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在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升級、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力爭利用3年時間培育50家以上企業入規,其中60%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責任單位:縣科工信局、縣統計局、縣金融服務中心、縣人社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四)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
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提升主導集群產業鏈融合發展水平。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采取政策引導、項目帶動、示范引領、服務保障等措施,推動5G網絡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建設,建設一批智能工廠(車間),推動規上工業企業上云全覆蓋。發展服務型制造,創建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等),打造一批5G創新應用場景。提升產業協同創新水平,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每個主導產業建立產業研究院(所)。(責任單位:縣科工信局、縣政務大數據局、縣財政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五)實施產業協同強鏈行動
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緊盯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的供應鏈,繪制集群產業鏈招商圖譜,引進上游配套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建鏈融鏈,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高、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鏈頭部、價值鏈高端企業落戶淮濱,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融入國際國內高端制造業產業鏈。每年要有1個以上投資超過10億元的主導產業項目,力爭每年有1個投資超50億的產業項目。(責任單位:縣招商服務中心、縣招商專班、縣科工信局、縣工商聯、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六)實施開發區提質行動
根據《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河南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豫發〔2021〕21號),全面落實“整合、擴區、調規、改制”的總體思路,實施開發區“百園增效”行動。重點抓好三鏈同構、五鏈耦合等生產配套,教育、醫療、住房、娛樂、購物等生活配套,創業生態構建、創新平臺建設等創新配套。對標“兩級五類”開發區管理體系,把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打造成為500億級,且在全省有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省級開發區。(責任單位: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局、縣科工信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工業倍增行動由縣工業強城指揮部統籌組織實施??h直有關部門按照“五化”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實行工業強城指揮部統籌領導下的專班推進機制,圍繞主導產業集群,成立重點項目推進專班,專題謀劃產業發展,專項服務重大項目,定期研究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責任單位:縣工業強城指揮部辦公室、重點項目推進專班、縣直各相關單位、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二)加大財稅支持
縣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列入年度預算。對重點提升企業、倍增企業新上項目和新落地企業設備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按照設備、軟件投資額度給予不超過20%的補貼。企業高管、科研人員,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受益財政,依照其地方留存部分的標準給予等額獎勵。對省級及以上認定的頭雁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5G示范項目、工業設計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等給予獎勵。對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50億元、100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獎補資金由縣財政承擔。(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縣科工信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三)強化金融保障
以政府投融資平臺為依托,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和工業企業應急周轉資金池,優先支持重點提升企業和倍增企業。建立制造業融資擔保風險資金池,落實擔保貸款代償損失銀政保分擔機制。每年對全縣金融機構工業企業貸款增長率情況進行考核,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小微工業企業發展。(責任單位:縣金融服務中心、縣銀保監組、縣財政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四)提升企業家待遇
每年縣級財政出資組織部分重點提升、倍增企業負責人赴發達地區考察學習,拓展視野,更新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每年遴選一批優秀企業家,納入全縣人才培養計劃;重點提升企業和部分規模大效益好的倍增、新落地企業主要負責人發放“榮譽企業卡”,優先推薦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享受免費體檢,就醫、出行、子女入學等享受綠色通道。(責任部門:縣工業強城指揮部辦公室、縣科工信局、縣工商聯、縣財政局、縣衛健委、縣教體局、縣城市管理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五)深化企業服務
提高政策知曉率、通達率,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對企業辦理相關事項梳理整合、流程再造,涉企職能部門上門服務,推行“一次不用跑”辦理。結合萬人助萬企活動,進一步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做到有訴即應、即辦。(責任單位:縣萬人助萬企活動辦公室、縣政務大數據局、縣發改委、縣科工信局、縣工商聯、縣市場監管局、縣稅務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淮濱生態環境分局、縣人防辦、縣應急管理局、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等)
(六)嚴格督導考評
堅持“結果導向”,建立三年倍增年度考核評價機制,對階段目標完成情況、重點工作(項目)推進情況、企業服務成效實施督導推進,每年對相關縣直單位和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縣造船產業集聚區進行綜合考核排名,嚴格落實獎懲措施。(責任單位:縣工業強城指揮部辦公室,縣政府督查室等)
淮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7月29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