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bjsi4"></span>
<button id="bjsi4"><object id="bjsi4"></object></button>
  • <rp id="bjsi4"><object id="bjsi4"><input id="bjsi4"></input></object></rp>
    1. <tbody id="bjsi4"></tbody>
    2. <em id="bjsi4"><strike id="bjsi4"><u id="bjsi4"></u></strike></em>

      <button id="bjsi4"><acronym id="bjsi4"></acronym></button>
      <button id="bjsi4"></button>

      標  題: 淮濱縣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 便利化的實施意見(試行)
      索 引 號 : 123-0201-2022-00009 公開形式 : 主動公開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成文時間 : 2022-07-12
      發布日期: 2022-07-25 信息來源 : 政府辦公室

      淮濱縣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 便利化的實施意見(試行)

        淮政〔2022〕11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推進淮濱縣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加快建成標準統一、運行高效、上下聯動、服務一體的全方位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5號)、《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實施意見(試行)》(信政文〔2022〕39號)精神,結合淮濱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解決企業群眾反映最強烈、愿望最迫切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以行政審批改革為切入點,以最大限度精簡審批事項、優化職能配置、重塑辦事流程、融通數據支撐為重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服務供給規范化、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實現“在政務上提速、在便民上提效、在利企上提質”目標,走出信陽革命老區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為落實“1335”工作布局、推進“1455”實施路徑、全力塑造“生態港城水景淮濱、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提供更加有力的政務服務環境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優化政務服務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以大力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

        堅持為民宗旨。牢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厚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堵點難點問題,積極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創新,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整體謀劃,一體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整合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資源,均衡協調發展,推動政務服務與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有機銜接,形成分級負責、協同聯動、運行高效、權責清晰的政務服務體系。

        堅持普惠可及。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拓寬線上線下多樣化辦事服務渠道,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和邊遠基層群眾提供多元化、個性化、貼心暖心的高質量服務,保障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三)工作目標

        2022年底前,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做好開展“一枚印章管審批”前期準備工作,“一窗受理、受審分離”改革在各級政務大廳100%全覆蓋,打造“基層政務服務標桿”;對標全國全省全市先進,完成政務服務網上平臺的升級改造,不斷增強“一網通辦”服務能力;推動和外省市“跨省通辦”合作,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面拓展“一件事一次辦”,落地實施事項總數達150件,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縣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區塊鏈+政務服務”實現20個場景運用;持續強化監督評價,深化信陽市企業碼服務平臺和“免申即享”平臺應用,全面推行“有訴即辦”。2025年底前,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集約化辦事、智慧化服務實現新的突破,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

        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

        (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

        1.明確政務服務事項范圍。政務服務事項包括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涉及的行政權力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備案及其他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領域依申請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事項范圍。

        2.建立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審核制度。根據國家和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本地實際,明確應承接的事項,全面梳理依法依規自行設立的事項,修訂完善本縣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

        3.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業務變化和實施情況及時向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提出調整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或實施清單的申請,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的審核發布。依法確認國務院和省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梳理我市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編制發布全縣行政許可事項清單?;谑≌辗帐马棊?,匯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實施清單,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推動實現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投資審批管理事項清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等與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的同類事項名稱、類型等要素一致。

        (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

        4.加快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編制。制定行政許可實施規范和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推行“三級三十二同”,持續提升辦事指南的準確性、詳實性和易用性,推動同一個政務服務事項在全縣同要素管理、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統籌制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的流程規則,明確收件地和辦理地的權責劃分、業務流轉程序等內容。

        5.清查整治清單之外審批行為。對清單之外無法定依據實施審批、“隱性審批”、變相審批,以及隨意增加許可條件、申請材料、中介服務、審批環節、收費、數量限制等行為進行專項清理,推進嚴格按照清單實施審批,實現“清單之外無事項、流程之外無環節、指南之外無材料”。

        (三)實施監管事項標準化

        6.建立監管事項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對照行政許可事項清單,逐項明確對應的監管事項,編制監管事項目錄清單,納入“互聯網+監管”系統統一管理和動態調整,推進監管事項與行政執法事項融合,實行“監管事項進清單、清單之外無監管”。按照系統條線,統一監管事項各要素內容,推動全縣監管“一個樣”。

        三、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

        (一)規范審批服務

        7.規范審批服務行為。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依法依規辦理,嚴格按照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提供辦事服務,不得額外增加或變相增加辦理環節和申請材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和限時辦結等制度。推進“服務外包、受審分離”改革,規范前臺受理,優化前置服務,加強政務服務事項申報輔導和受理審批環節的監管。

        8.規范行政審批特殊環節。對現場踏勘、技術審查、專家評審、公示、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等行政審批特殊環節進行清理,凡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一律予以取消。對清理后保留的特殊環節,實施清單化管理,建立健全限時辦結機制并向社會公布。

        9.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一枚印章管審批”。鞏固深化行政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有關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對應的行政審批職權相對集中到一個部門行使,并統一使用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開展行政審批活動。

        10.規范審批監管協同。健全審管銜接機制,打通審批和監管業務系統,實現審批數據、監管數據互聯互通。依托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明確審批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和邊界,加強協同配合,建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信息和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監管信息相互推送、公示、接收、處理的標準化流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體化監管能力。

        11.規范中介服務。各部門要進一步清理本部門政務服務領域中介服務事項,對確需保留的強制性中介服務事項,形成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布,現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不得轉為中介服務。加強中介服務規范管理,明確各中介服務事項主管部門任務,吸引中介服務企業入駐中介超市。促進完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建設,推動中介服務機構公開服務指南,明確服務條件、流程、時限和收費標準等要素。加強中介服務監管,建立信用監管與懲戒淘汰相結合的機制,各部門不得強制企業選擇特定中介服務機構。

        (二)規范政務服務場所辦事服務

        12.規范政務服務場所設立。加強綜合性政務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推動政務服務大廳硬件、軟件從“有用”向“好用”轉變。要統一政務服務形象標識,優化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完善政務服務場所內區域設置、窗口配置、消防、公示屏等辦公設施和便民設施設備配置。鄉鎮(街道)建設統一標準的服務大廳,統一標識、場地等。按照“應進則進、能進則進”的原則,將就業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不動產登記、社會救助、戶籍管理、鄉村建設、危(舊)房改造、古村(屋)修繕、改水改廁、水電氣、市場主體登記、退役軍人服務等涉及企業、群眾的審批、服務項目全部進入黨政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進一步完善適應企業和群眾實際的辦事指南和工作規程,精簡程序、縮短時限。對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進行完善提升,根據需要設立綜合窗口,整合金融服務、“快遞進村”等功能,健全服務代辦機制,滿足“政務服務就近辦”的需要。

        13.加強政務服務人員管理考核。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人員進駐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做好“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動審批、服務人員精簡優化整合高效,將政務服務大廳作為錘煉優秀年輕干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重要平臺。加強入駐單位和人員考核,實行月考核、季排名,對季排名前三名的進行通報表彰,對后三名的引入競爭清退機制。

        14.規范政務服務窗口業務辦理。進駐的政務服務事項必須在政務服務中心實質運行,嚴禁“明進暗不進”。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受審分離”改革,探索“全科無差別”綜合窗口等。建立部門業務綜合授權的“首席代表”制度,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向首席代表充分授權,代表部門在政務服務中心履行政務服務事項審批管理協調職責。推行“收件即受理,受理即辦理”,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當場辦理、簡單事項即時辦結。

        (三)規范網上辦事服務

        15.深化“一網通辦”。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次注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進一步推廣豫事辦信陽分廳服務功能,使用信陽政務APP,推動重點領域業務部門政務應用向信陽政務APP移動端延伸,進一步完善網上辦事引導功能,提供更加簡明易懂實用的辦事指南和網上辦事操作說明,創新在線導辦幫辦、智能客服等方式,實現“一看就能懂、一點就能辦”。

        16.推進“全程網辦”。加大辦事環節精簡和流程再造力度,推動數據共享、證照互認,擴大個性化表格、電子簽章、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應用,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深度,提供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結果送達等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推動更多適合網上辦理事項由網上可辦向全程網辦、好辦易辦轉變。

        17.推廣“數字適老”。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的數字化服務。開通老年人無碼(健康碼、行程碼)通行智能服務,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者“刷臉”通行。推動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事項,全面實行網上老年人辦事家屬代為認證、遠程認證、代為辦理等服務措施,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不便現場辦理等問題。

        (四)規范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18.規范政務服務辦理方式。線上線下并行提供服務,滿足企業和群眾的多樣化辦事需求。對已實現線上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要同步提供線下窗口辦事服務,由企業和群眾自主選擇辦理渠道。申請人在線下辦理業務時,不得強制要求其先到線上預約或在線提交申請材料。已在線收取申請材料或通過部門間共享能獲取規范化電子材料的,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交紙質材料。

        19.合理配置政務服務資源。協同推動智慧政務服務大廳與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合理配置線下政務服務大廳硬件服務設施,提升無聲叫號、自助辦理、政務地圖等綜合服務能力,與線上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等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同源發布、同步更新,做到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五)規范開展政務服務評估評價

        20.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h級政務服務部門實現業務系統與省市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應接盡接,確保評價渠道暢通,實現網上服務“一事一評”,現場服務“一次一評”,社會各界“綜合點評”,政府部門“監督查評”。堅持評價人自主自愿評價原則,按照“誰辦理、誰負責”,加強實名差評回訪整改。建立健全政務服務督查考核機制,將政務服務工作納入縣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范圍。定期公開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21.建立服務體驗工作機制。邀請企業群眾、行業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第三方機構擔任政務服務“體驗官”,建立常態化體驗機制,圍繞實體政務大廳硬件環境、便民設施、服務質量、辦事流程等方面進行體驗,形成“體驗評價—歸納總結—問題整改—回訪反饋”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促進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22.大力推行“有訴即辦”??h政務服務大廳、鄉便民服務中心整合現有咨詢投訴平臺,設立有訴即辦窗口或者“業務辦不成局長現場辦”反映窗口,確保“有訴即接、有訴即應、有訴必辦、有訴即辦”。窗口實行首問負責制,對所有企業群眾反映事項按照申請受理、辦理、跟蹤回訪、統一歸檔的工作流程閉環管理。完善六位一體“你呼我應”投訴監督機制,促進各種投訴問題及時解決。

        23.推進12345熱線“一號服務”。按照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并工作要求,實行話務即時互轉、系統互聯,實現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一個號碼”對外、“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建立企業和群眾訴求集中受理、分類處置、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及時反饋、強力督辦的閉環工作機制。推動實現12345熱線與110平臺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共享、話務一鍵互轉。

        四、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

        (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

        24.持續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推廣使用市縣兩級“一件事一次辦”平臺,圍繞公安、市場監管、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重點領域,著重從“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自然人生命周期一件事”方面,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的要求,優化業務流程,通過系統對接整合和數據共享,減少辦事環節、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推動企業開辦和投資項目建設極簡審批,實現更多關聯性強、辦件量大、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強的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

        (二)探索“免證辦”服務

        25.深化電子證照和電子簽名應用。持續優化電子證照制發模式,實現電子證照與實體證照同步頒發或代替實體證照頒發。加快電子證照全量匯聚、按需共享,擴大應用范圍,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打通數據壁壘,充實區塊鏈上鏈數據種類,積極拓展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場景,提高數據共享應用便利度,保障數據安全。統一建設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系統,提供技術對接服務接口,實現電子簽名申請、應用、驗證、注銷和電子印章制發、驗證等功能。梳理電子證照、電子材料、電子印章、電子簽名應用清單,以生育登記、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卡申領、不動產登記等個人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和企業登記、經營、投資、工程建設等企業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為重點,推進群眾和企業辦事“證照、材料可免盡免”。

        (三)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

        26.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突出重心下移、事權下放、服務下沉、就近可辦,以鄉村兩級“可受理、能出件”為工作目標,聚焦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戶籍管理等領域群眾經常辦理且基層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直接賦權、委托放權、服務前移等方式,探索開展鄉級政務服務“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工作,增強鄉村便民服務機構事項辦理承接能力和幫辦代辦能力。

        27.推行政務服務“自助辦”。推廣24小時自助服務,實現鄉鎮(街道)政務服務自助設備全覆蓋;深化和銀行、郵政等機構合作,推動集成式自助終端向村(社區)、園區、商場、樓宇和銀行、郵政、電信網點等場所延伸,鼓勵當地整合公安、稅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自助服務功能,推動更多事項全程自助辦理。

        (四)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

        28.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按照“應上盡上”的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平臺管理和運行,加快實現“一網通辦”。加快信陽政務APP移動端建設,推動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推進身份證電子證照、電子社???、電子駕駛證、電子營業執照、不動產證等高頻電子證照以及疫情防控相關數據在信陽APP移動端匯聚,與豫事辦APP和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互聯互通,并在政務服務領域和日常生活中應用。

        (五)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

        29.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制度。在涉企經營許可、證明事項、投資建設等領域,按照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原則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諾制方式的政務服務事項,明確承諾的具體內容、要求以及違反承諾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細化辦事承諾方式和承諾事項監管細則,推動實現“辦照即經營”“承諾即開工”“承諾即換證”。依法依規編制并公布可容缺受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明確事項名稱、主要申請材料和可容缺受理的材料,完善容缺受理服務機制。

        (六)提升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水平

        30.對弱勢群體及特定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務。依托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提前獲取高齡老人、殘障人士等可能需要辦理的事項,采取“電話預約—事項確認—上門服務”方式,為弱勢群體主動提供服務。對外出返鄉人員、創業大學生等特定人群,可在春節、畢業季等辦理業務高頻時段,根據實際需要開設個性化服務專區或專窗,為服務對象提供“綠色通道”。

        31.創新開展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企業和個人專屬服務空間,形成企業、個人專屬檔案,不斷完善提升企業碼服務平臺和“免申即享”服務平臺功能,實現惠企、惠民、人才、招商、金融等政策免申即享,提供政策咨詢、需求服務、中介超市、解決問題、部門評價、意見建議、舉報投訴等多方位服務。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擴大“免申即享”、政務服務地圖、智能審批等政務服務應用范圍。

        (七)全面開展幫辦代辦服務

        32.打造“政務服務大篷車移動超市”“幫幫辦”幫辦代辦服務品牌。建立“幫幫辦”幫辦代辦服務隊伍,公布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高頻事項清單,對有需求的群眾提供咨詢、輔導、幫辦、代辦等“一對一”服務;探索深度幫辦代辦模式,靠前服務,設立預審專區,開展業務辦理前材料預審;擴大“綠色通道”服務范圍,為企業、法人提供準入許可、經營運行等指南服務。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經費、人員、場地、信息化保障??h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和政務服務中心負責全縣政務服務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監督檢查,組織建立健全政務服務責任和標準體系,完善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指導、協調和督促各地區各部門提供優質、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h直各部門要緊盯工作任務,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間、定要求,杜絕出現工作落實不力、不按要求推進工作、未按時限完成任務等情況。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對本地區政務服務工作負主要責任,確保政務服務有關重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決。

        (二)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政務服務中心要建立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加強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站)、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建設運行管理,組織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梳理、政務數據共享、標準實施、人員管理培訓、日??己?、指導監督等工作,大力整合現有資源,統籌做好人員、場所、設備設施和經費保障工作。

        (三)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深化“一窗受理、受審分離”改革,健全完善和督促落實相關服務標準,實行企業化管理,推動各級政務大廳服務流程重塑、管理運行模式重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

        (四)加強平臺支撐。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進各地各部門縣級自建業務系統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度對接,推動數據精準高效共享。強化政務服務和數據共享利用中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保護,確保政務網絡和數據安全。

        (五)加強網絡數據安全保障。強化各級政務服務平臺安全保障系統建設,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分級做好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和網絡數據安全保障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各類系統平臺、機房、網絡安全隱患排查和攻防演練,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一致性的安全防護體系。加強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加強數據權限管理,完善數據權限審批流程,提升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六)加強先進典型宣傳推廣。各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要加強政策宣傳,對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工作的典型經驗做法和成效成果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電視廣播、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推廣,營造“人人關心政務服務、人人參與政務服務”的濃厚氛圍。

        淮濱縣人民政府

        2022年7月12日

        淮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7月12日印發

      Produced By CMS 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 publishdate:2023/02/27 18:00:14
      A片专区
      <span id="bjsi4"></span>
      <button id="bjsi4"><object id="bjsi4"></object></button>
    3. <rp id="bjsi4"><object id="bjsi4"><input id="bjsi4"></input></object></rp>
      1. <tbody id="bjsi4"></tbody>
      2. <em id="bjsi4"><strike id="bjsi4"><u id="bjsi4"></u></strike></em>

        <button id="bjsi4"><acronym id="bjsi4"></acronym></button>
        <button id="bjsi4"></button>